話說高更一頭栽進畫畫,不但辭去了待遇優渥的證券經理人工作,甚至放棄平穩的婚姻,離開太太跟孩子流浪去,太太梅徳只好回丹麥教法文養育五個小孩。大家都罵高更是一位不負責任的丈夫跟爸爸,女性主義者更為他的太太抱不平。蔣勳老師說其實這是人生兩難的抉擇,如果高更是一位好丈夫,也許就無法成就一位偉大的畫家!


        高更走向專業畫家之前也是經過一番的掙扎,他的畫作『睡眠的孩子』(網路上找不到)就是他在出走之前,回頭看到沉睡中的孩子,內心充滿歉疚的作品。此外他也幫太太畫了一些著名的畫作,如『睡在長沙發上的梅徳高更夫人畫像』。
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 


        1886年的高更徹底跟家人決裂,破釜沉舟走向自我的追尋,因為他的心裡有一股童年記憶的呼喚,是他34 歲時,曾經在祕魯渡過那自由自在的幼年時光。因此,心理學家常以高更為例,認為36歲的孩子吸收能力最強,對未來的影響最為關鍵,所以大家要重視學前教育!


        離家的高更先來到法國的阿凡橋隱居,當時巴黎的火車已通到阿凡橋,這小鎮具有傳統文化,建築物不但古老,連居民身上穿的衣服都是手工作出來的,與進步、繁華的巴黎截然不同。因此許多畫家喜歡到有鄉土氣息的小鎮租屋作畫,這些畫風稱為阿凡橋畫派。


        1887年,高更內心有原始異鄉的呼喚,他來到西印度群島,親近原始島嶼的海洋、天空與土地,接觸當地的傳統習俗跟宗教祭典。之後有許多經典創作,如『佈道後的幻象』畫作,它是將現實與超現實重疊,開拓特殊的空間,讓人類的神秘主義帶進繪畫的幻想中。雖然是一幅名畫,但是沒有慧根的小柯柯看得霧莎莎……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 


        高更與梵谷曾在書信往來中討論過『神秘主義』而成為知己,1888年的10月到12月,高更與梵谷曾共同生活兩個月,當時高更也將梵谷畫向日葵時的神態畫入自己的畫作。但是兩位個性叛逆、又主觀的個體,關係由親密到互相爭吵不休,高更甚至認為梵谷有精神病而不敢回家,直到梵谷拿刀割下自己的耳朵而關進療養院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 


        1891年梵谷出院不久即自殺身亡,隔年高更回到大溪地,那兒才是他的故鄉,高更在更遠的異鄉,終於找到他心中原始的呼喚…..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翠峰稱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