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          中山堂最近展出白先勇先生,為他父親白崇禧將軍收集的影音攝影展,展場上放映白先勇最新著作「父親與民國」新書發表會錄影帶。影片中有一位齊邦媛女士站台演說,她滿頭白髮,說話卻是詼諧、感性、鏗鏘有力,旁邊顯示著她的著作「巨流河」,小柯柯馬上記下來,立志要好好拜讀這本鉅作!


        隔天在學校圖書館借到這本書好開心,五百多頁花了近一個星期看完,不良的坐姿換來尾錐疼痛,我終於不得不服老…..六十多歲的身子真的很脆弱!


      「巨流河」是作者故鄉遼河的名字。她闡述了中國的近代史,因為父親齊世英先生是民初的留德熱血青年,背負著救國與教育的重任,帶領學生逃離日軍的轟炸。作者邊逃難邊完成教育,大學畢業後受聘在台大當助教,之後結婚、因先生主導當時鐵路自動控制遷住台中。後在台中一中、中興大學、靜宜與東海大學兼課….. 為了夢想,考取公費到美國深造,再回中興大學創立外文系。三年後回台北,接下國立編譯館工作,主導國高中教材編訂、將本土文學翻譯成外文,在我們台灣教育界扮演極重要的角色!


        書中描寫日軍轟炸城市的景象可說是「鬼哭神嚎」,最讓我難過的莫過於張大飛這位飛官了!話說當時作者遷居在南京,她唸中學的哥哥每星期六都會帶同學回家吃飯,因為這些孩子都沒有家,每個人都有他悽楚的故事。


        其中一位名叫張大飛的很少說話,總是靜靜的坐著,媽媽特別照顧他,常叫他坐在她身邊,夾菜給他吃。到了過年除夕,媽媽問他家裡情形,他才說,原來他父親是瀋陽縣警察警長,因接濟、放走不少地下抗日同志,被日本人在廣場上澆油漆燒死,一家八口四處逃亡…..作者寫著:「我永遠記得那個寒冷的晚上,我看到他用一個十八歲男子的一切自尊忍住號啕,在我家溫暖的火爐前,敘述家破人亡的故事….」看到這兒,小柯柯淚水盈眶…..


        之後的張大飛跟作者有許多心靈的溝通,篤信基督的大飛隨身一直保存著聖經,那是他離家唯一的依靠。多年後,他也買了一本新的聖經送給作者,保存至今。大飛為了報仇,加入中國空軍,跟著部隊訓練、飛行、打仗,每到一個地方都會用淡藍色的信封寫信給作者,也會寄英挺站立於機旁的照片給她,有空就會到她家探望齊家大小,持續到作者去四川樂山唸大學


        兩人情愫只限於信件往來,見面時不曾說些愛慕之語。直到一天,大飛來到學校找她,走到一半停住,說:「邦媛,你怎麼一年就長這麼大,這麼好看了呢?」作者說她第一次聽到他的讚美,永遠也忘不了。「把我摟進他掩蓋全身戎裝的大雨衣裡,摟著我靠近他的胸膛。隔著軍裝和皮帶,我聽見他心跳如鼓聲 這....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面!


        張大飛終於殉職了,26歲的生命就此結束,他預知自己終有這一天,寫了訣別書,將作者七年多,寫給他的一百多封信按年份排好、捆好託人寄給她作者也將大飛寄給她更多的信件捆綁好,兩大袋信放在一起等待日後夠堅強了再看


         一年後,作者到了南京,在逛街無意中來到一個禮拜堂,突然看到一條布帶橫掛前面,上面寫著:「紀念張大飛殉國周年」作者百思不解她身歷的奇蹟,不知是否大飛的靈魂引領她到此?


        六十年後,作者再訪南京,跟老同學相聚,順道前往航空烈士公墓,在那兒,她找到了張大飛的名字,她駐足許久,觀看一個26歲的生命濃縮在一個石碑上:「張大飛 上尉 遼寧營口人 一九一八年生 一九四五年殉職 」齊邦媛女士站立在這黑色的大理石石碑旁,留下照片一張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翠峰稱熊 的頭像
    翠峰稱熊

    koathere的部落格

    翠峰稱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