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配合『會動的清明上河圖』展,蔣老師這幾個星期都在講解清明上河圖….


    清明上河圖原作是北宋時期張擇端所畫,以長卷形式畫出汴涼京都街市的繁榮情景。歷代許多人紛紛臨摹這幅畫,大約有4060種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圖,光是我們故宮收藏就有七件題名為『清明上河圖』的作品,而張擇端原作今天典藏在北京故宮。蔣老師說許多臨摹作品缺乏主題與重心,沒有品味可言。


        北宋徽宗重視藝術,繪畫有成就者可得到『翰林』封號,張擇端也得到此身分。但ㄧ本記載宋徽宗時期內府藏書的譜錄『宣和畫譜』裡並沒有張擇端此人,因此學者推論翰林張擇端個性孤傲,拒絕小人,不願對編者諂媚賄賂,所以『宣和畫譜』漏掉這麼具有代表性的畫家!



        清明上河圖的『清明』有幾種解釋:有人說是描繪清明時節的景象;有人說汴京有一個叫『清明坊』是一個高級住宅區,人口密集繁華地段的生活百態;更有人說宋徽宗時期百年無戰事,皇帝很高興稱為是『清明盛世』。『上河』是汴京一條重要河流,許多皇家貨物都依此河運送物資到皇家去。而南方物資也依此河北運,是重要的經濟命脈。



        蔣老師說張擇端可稱是一位大導演,將人民生活百態用『分鏡』的方式處理,一幅畫20公分高,裏面人物像螞蟻般大小,男男女女、老老少少,但一經科技放大幾十倍後,依然可看出人物衣服線條、臉孔表情,因此將此畫作成『會動的清明上河圖』是再適合不過的。



        畫中近一千個人物,裡面有四十多種小吃攤販,各行各業都在動。也可看出城鄉差距,長長的驢子隊伍駝著木炭往城內走;一大群人聚集在虹橋,眼看來不及收船桅的船快撞上橋而緊張的大吼大叫;監工人員坐在地上,清點搬運苦力卸下的貨物;官員踏青回府的馬車隊,前面隨扈大聲吆赫,嚇的農婦從廚房衝出來,護衛路邊的小孩,以免被馬車隊踩傷,看出張擇端對不同階級的批判與對老百姓的同情。



      小柯柯在故宮網站上搜尋到有關『清明上河圖』的情境篇跟局部圖說大家可以上去欣賞一下:


http://www.npm.gov.tw/exh96/orientation/flash_4/index.html http://www.npm.gov.tw/exh96/orientation/index4_2_ch.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翠峰稱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